[篮眼看世界杯-16]
赞央视世界杯现场四位解说员
此次俄罗斯世界杯担任现场解说员的是刘嘉远、杨晨、贺炜和徐阳四位,杨晨、徐阳都是前国脚。刘嘉远和贺炜都是央视体育频道专职解说员。笔者以前不怎么看足球比赛,所以对这四位不怎么理解,其中只知道杨晨是国脚,印象比较深刻。这次俄罗斯世界杯,除了凌晨的比赛外,笔者从开始到昨晚就场场不落,因此对这四位解说员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解说,那就是“非常棒!非常专业!”。
刘嘉远虽然不是足球出身,但由于他多年负责意甲、西甲、德甲、中超、亚冠联赛、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7年美洲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1年亚洲杯、202年欧洲杯和伦敦奥运会、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等重大赛事的足球解说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听他的解说既充满激情,又解说分析的十分到位,和两位嘉宾评论员配合的非常默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贺炜也一样,也具有类似的经历。
两位嘉宾评论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足球运动员出身,除自身就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对攻防技战术深刻的了解外,包括刘嘉远在内,对比赛中双方攻防技战术的运用、特点、变化、临场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等等观察、分析、预测的不仅非常到位,而且也很准确!记得有一场比赛,两位解说员根据场上的形势指出,××队应该换××××谁了,话音没落,果不其然那个队的教练就把那个球员换上场了,判断预测的非常准确,不仅令笔者刮目相看!
笔者认为四位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具有很多特点和精采之处,笔者只想谈谈他们解说过程中所具有的如下几点:
1.
能紧紧地结合场上形势进行解说,不偏离比赛,解说和比赛环环相扣,让人越听对场上形势就越清楚,能把观众紧紧地维系在比赛中,大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越听越觉得有意思,对比赛的走向就越清楚。他们的解说不像有的项目解说员那样常常海阔天空地瞎聊一通偏离比赛,说什么某某球员的爷爷如何如何,某某球员的奶奶如何如何等等,孤芳自赏地把观众引向赛场之外,让人觉得乏味!
2.
他们在解说过程中能把重点放在双方攻防技战术的运用和变化上进行分析和预测,即便不懂足球攻防技战术的观众听了他们的解说也能明白。有的项目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比赛的表面,不能从双方攻防技战术的运用和变化角度进行详细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说,显得浮浅。
3.
专业性强!
对“专业性”强这一点笔者主要是从他们在解说过程中所
使用的“术语”这一点来判断的。例如,从比赛一开始到昨晚1/8决赛结束,在他们所使用的所有“术语”中,没有一次用过“打转换进攻”这句话,笔者就是从这句话判断出他们具有很强专业性的!
四位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对快攻、反击等场面使用的都是“快速反击”这句话,而没使用“打转换进攻”这句话。笔者在博文中曾多次指出“打转换进攻”的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概念是混乱的,而有的项目解说员却常常这么说,显得非常不专业!
“转换进攻”是指一方“由守转攻”或“由攻转守”,这种转换可能是快速的,也可能是慢腾腾的。例如一个队抢到篮板球或抢断球后或快速发动反击、或慢腾腾地进入阵地战,都属于“由守转攻”范畴。而有的项目解说员常常把快攻、快速反击说成“打转换进攻”,这么说就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试问:那种慢腾腾的“由守转攻”是不是“转换进攻”?!所以“打转换进攻”这句话非常不科学,它并非“专业术语”,显得非常业余!甚至连业余都提不到!既然是快攻、快速反击,干嘛不直接说快攻、快速反击!?而非得说成让人糊涂的什么“打转换进攻”?!
笔者注意到,担任俄罗斯世界杯的四位解说员一直也没把快攻、快速反击说成“打转换进攻”,而使用的是快攻、快速反击这个专业术语,就从这一点来判断,四位解说员非常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