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项目】 射箭

箭包括箭头、箭杆、箭尾和箭羽。运动员在同一组比赛所使用箭支的样式、箭羽的颜色组合必须相同。每个运动员的每支箭上都应标明自己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以示区别。

射击靶

射击靶通常由环靶(外层)、箭靶(里层)和靶架(支撑)三部分组成。环靶是外部可见的部分,用于分配不同的分数,箭靶则是位于环靶内部的部分,是射箭的主要目标区域。靶架则是支撑整个射击靶的结构,提供稳定性和支撑。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射击靶,用于进行射箭训练和比赛。

环靶:

环靶为圆形,直径122厘米,自中心向外分别为黄色、红色、浅蓝色、黑色和白色五个等宽同心圆色区。每一色区由一条细线分为两个同色的等宽区,这样就构成了10个等宽的环区,10环区内有一个中心环线,称为内10环,用于评定一些环数相同的名次。分区环线划在高环区内。最外面的白色区外缘线,划在记分区内。线宽均不得超过2毫米。环靶中心用"+"符号标出,称为针孔。"+"符号的线宽不超过1毫米。环靶可用纸、布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但同一次比赛中,要求所有材料相同、规格统一。

箭靶:

射箭比赛用靶一般有方形和圆形两种。箭靶用稻草加麻布或其他适合的材料制作。箭靶的边长和直径不得少于124厘米,厚度一般在15-25厘米。箭靶要求结实耐用,坚硬适度,使箭既易射入不受损又不易穿透或反弹、脱落。

靶架:

支撑箭靶的架子称为靶架,用木料或竹料制成,要求坚固,但不能对箭造成损伤。靶架斜放在终点线上,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约10-15度。各环靶中心的高度距地面130厘米,均应在一条直线上。

场地

射箭场地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室内射箭场的标准长度为130米,宽度为150米,而室外比赛场地的长度通常需要在100米以上,宽度则根据比赛规模而有所不同。

个人赛的箭道宽度至少为2.6米,团体赛的箭道宽度至少为3.9米。此外,射箭场地上还应设置红、绿、黄三种颜色的信号灯以及倒计时的数字钟。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射箭场地都应保证地面平坦,无杂物,以确保箭矢的飞行路径准确无误。同时,为了安全,还需要注意箭靶的固定、射手与靶子的距离、以及比赛过程中的各种安全规定。

比赛规则

比赛要求

射箭是用弓将箭射出并射中预定目标,打在靶上的技艺。射箭比赛的胜负是以运动员射中箭靶目标的环数计算的,命中箭靶越靠近中心,得的环数越高。射箭运动员瞄准目标时,用执弓臂握住弓,再用拉弦手向后拉弓弦,直到满弓点,注视瞄准具,然后射靶。

比赛赛制

个人赛

个人赛分为排名赛、淘汰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首先进行排名赛,64名运动员,每人射6组箭,每组6支,共36支箭;休息10-15分钟之后,按照上述程序再射一遍,共72支箭。并以这72支箭的累积环数排出第1-64名选手的名次,按照射箭规则淘汰赛配对表进行配对,如:第1名对第64名,第2名对第63名,依此类推,进行淘汰赛。

淘汰赛:每名选手射12支箭,分4组进行,每组3支箭,每组箭的射击时间为2分钟,两组箭射击间隔为1分钟。

决赛:发射方法、箭数和淘汰赛相同,最后决出冠、亚军。

淘汰赛与决赛均采用局胜制。每局射3支箭。局分(单局三箭总分)高的运动员将获得2分,如果双方局分相同则各得1分。首先获得6个局分的运动员获胜。

如果五局比赛后双方战成平局(比分为5-5),将进行附加赛,每位运动员各射一箭,谁的箭更接近靶心,谁赢得胜利。

团体赛

团体赛也采用局胜制,但每局射6箭而非3箭。首支获得5个局分的队伍获胜。

如果四局比赛后打成平局(比分为4-4),每支队伍的每名运动员将轮流射出一支箭决定胜负。最终成绩最接近靶心的队伍赢得比赛胜利。

记分规定

记分方法:射箭比赛的环数也称分数,报环也称报靶或报分。确认淘汰赛和决赛的环值时,裁判员按降序报分,记分员和运动员代理核实记分表上的成绩。

如果某一箭命中位置触及两个颜色的环区或箭杆触及环线时,被记为高分。如果某一箭正好射在靶面上某一箭尾上,则按已中靶箭的环值得分。如果某一箭射穿了靶面,或者射中靶面后反弹落地,根据该箭在靶面上留下的中靶点或未标箭孔记分。无论是否射中箭靶,箭在越过3米线以外就被记分;如果箭不慎落地,但箭杆的一部分落在3米线内,裁判员判该箭为未射出,运动员可再射一支箭。

代表人物

张娟娟,中国女子射箭运动员,2001年9月,在第4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中帮助中国射箭队首次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团体金牌,同年12月,在亚洲射箭锦标赛上,张娟娟获得女子反曲弓个人冠军,一举打破了中国女子射箭长期以来逢韩不胜的历史,因此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电视体育最佳新人奖的提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张娟娟获得女子个人金牌,成为中国射箭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CAUC

●END●

中航大体育部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高金栋

责任编辑 | 张振川

校审 | 张振川 陈学东 朱丽娟

监制 | 朱丽娟

微信号:中航大体育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