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金州勇士队,是一支充满故事性的球队。尽管未能闯入季后赛,但那支由唐·尼尔森(Don Nelson)执教的队伍,凭借快节奏的“跑轰战术”和个性鲜明的球员,依然在球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名单,重温那些熟悉的名字。
核心阵容:老将与新星的碰撞
- 斯蒂芬·杰克逊(Stephen Jackson):球队当时的头号得分手,场均20.7分的表现让他成为更衣室领袖。
- 蒙塔·埃利斯(Monta Ellis):速度惊人的后卫,场均19.0分,是勇士“小快灵”打法的代表人物。
- 安德里斯·比德林斯(Andris Biedriņš):拉脱维亚中锋,场均11.9分+11.2篮板的两双机器。
角色球员:被低估的拼图
科里·马盖蒂(Corey Maggette)以场均18.6分成为板凳匪徒,而新秀安东尼·莫罗(Anthony Morrow)则以47%的三分命中率惊艳联盟。罗尼·图里亚夫(Ronny Turiaf)的激情防守和更衣室感染力,至今被勇士球迷津津乐道。
遗憾与转折
这一年也是勇士重建的前夜。赛季中期送走艾尔·哈灵顿(Al Harrington),换来的贾马尔·克劳福德(Jamal Crawford)仅出战54场便离队。而谁又能想到,名单中那个名叫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的瘦弱新秀,会在日后改变整个NBA的格局?
“那支勇士就像旧金山的雾——你看不清未来,但总感觉有什么在酝酿。”——当地记者马库斯·汤普森
如今回望这份名单,或许能理解勇士管理层后来的决策。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赛季,为后来的冠军王朝埋下了种子。